叛逆心理是指当一个人对某一社会规范、传统或者社会组织的某种要求进行抵触、拒绝、反抗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。叛逆心理表现指的是由叛逆心理引发的行为。叛逆心理的表现可能是因人而异的,可能是表面上的,也可能是内心深处的。
一、表面表现
1、经常表现出不合理的态度,比如对一些正常的行为表现出不满,或者对某些建议表现出反感;
2、经常表现出不满,比如在家里发脾气、对父母总是不合理的抱怨;
3、有时会表现出抗拒社会规范的行为,比如不自觉的穿着不合适的衣服、头发不整洁;
4、有时会表现出挑战权威的行为,比如在教室里扰乱秩序、不听话;
5、有时会表现出反抗传统的行为,比如不愿意做一些传统的事情,不遵守传统习俗;
6、有时会表现出不遵守社会准则的行为,比如经常抽烟、喝酒、私自擅自出门等;
7、有时会表现出反抗社会组织的行为,比如藐视社会组织规定、经常破坏其规章制度等。
二、内心表现
1、内心有抵触情绪,比如对某种要求、传统或者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表现出不满;
2、内心有抗拒情绪,比如不愿意遵守某种要求,不愿意接受社会组织规章制度;
3、内心有挑战情绪,比如对某种要求、传统或者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表现出挑战态度;
4、内心有反抗情绪,比如对某种要求、传统或者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表现出反抗态度;
5、内心有破坏性情绪,比如对某种要求、传统或者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表现出破坏性行为;
6、内心有抵制情绪,比如对某种要求、传统或者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表现出抵制态度;
7、内心有拒绝情绪,比如对某种要求、传统或者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表现出拒绝态度。
叛逆心理表现是某一个人抵触、拒绝、反抗社会规范、传统或者社会组织的行为,它有可能是表面上的,也有可能是内心深处的。
叛逆心理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,也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心理状态。它有助于儿童建立自己的独特的个性,但是当叛逆心理表现过度的时候,就会影响到儿童的正常成长。因此,家长和老师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,帮助儿童正确认识叛逆心理,把它放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,从而帮助儿童健康成长。
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523心理网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内容反馈